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,身体里流淌着东北人的血,也是东北人的性格。我离开了东北十多年之后又回到东北,回来之后事业上也有了新的起点和进步。多年来对东北文化有深深的眷恋。十年前在外地偶然能听到二人转时都激动地都流泪呀。但是那时候二人转进了死胡同,没有市场。吉林政府当是为鼓励本省文化产业向高端发展,支持二人转向吉剧发展。但是后来吉剧因为过于艺术化、过于高雅却而失去了市场。后来真的应该很感谢赵老师商业化的运作,使得二人转有经济回报的空间,艺人们得以生存。其实经济利润是一切行业的基础。赵老师对二人转和东北文化的贡献,有机会使得二人转这门艺术起死回生。
大庆律师提醒您近日各形式的本山剧场越来越火,我也提几点建议,请本山大叔考虑一下:
1、本山系列的剧场形式节目火了,可您的节目越来越雷同,越来越苍白,老围着《乡爱》的情节说事,这当然好,但是你再不再求新,老本很快观众就会厌烦的。
2、没有发挥出手下演员的全部优势,我到长春出差的时候看过老根大舞台。这些演员个个实力不俗,包括有名的和没名的,露过脸的和没露过脸的。这在电视剧里露过脸的,我和家人都知道刘能,都知道谢广坤,都知道赵四儿和他们的全家,但我从来就不知道这些演员的名字。这是个失败,赵本山有责任,似乎感觉这些演员的能力受到压抑。
3、有针对的发挥演员特长,比如赵四儿,可以找几个精通街舞的年轻人,请艺术学院的专业的老师为他编排几套“抽筋式’的街舞。既要有他的个性,还要有美感有艺术感。还能跟上时代潮流。不能老跳那一个半截道的“抽筋舞”吧,形不成一个完整的作品,给人的印象是赵四儿就那两下子,他根本就不会一个完整的作品。
还有他唱了一首什么《某了吧》的歌,发现他还真是底子不错得,找专业作曲家,继续写几首类似的歌,让他继续唱啊,时代在变,任何艺术形式也是在不断进步的。就那么一首歌就拉倒了?那只能证明旗下的这个演员还是没水平,就那两嗓子的水平。或者说本山公司就这样了。这赵四儿老还是停留在一个小丑的水平,能行吗?